美國數據不佳、科技業重質不重量
單/雙邊體制變化,短線如何看呢?
美國財政部昨公佈政府預算赤字,4月份赤字YOY擴增42%;配合CPI數字低於預期,市場降息呼聲更高;越接近G20,股市持續緩降,降息救市想法支撐著搖搖欲墜的經濟現實,支撐台股最重要的科技業如何對應?
<鴻海法說會,未來科技業發展>
鴻海法說會表示不會再以量為營運重點,而是以數位轉型、工業互聯,網服務、智慧醫療等多個方向,提高質的發展;鴻海的動向可能也代表台灣科技產業與新創產業未來的調整方向。
過去以供應鏈聚落打資本戰,降低成本的獲利模式將勢微;避開關稅影響,將生產聚落分散,承擔高額運費,成本將提升不少;廣達也表示過,中國以外的生產基地,上中下游供應鏈不夠完整,轉移生產基地利益也不會比加徵關稅來的好。
<多/單
邊分裂的世界>
世界貿易組織(WTO)官員警告,多邊貿易體制改變,全球的全球貿易量恐縮水
17%,這會否是危言聳聽?
關稅戰風潮在世界強國間競相學習才會發生;但資本帝國主義,富國永遠會往低成本地區擴增生產基地,生產商品供應富國的需求,轉取資本財;在財富差距兩極化的國際環境下,單邊發展明顯違反邏輯;如果美國堅持單邊主義,或許未來會形成支多邊/單邊的兩種不同貿易集團,只不過這種不平衡狀態是可能長期存在?感到懷疑!
G20會有川習會?市場看法轉淡,引發股市回壓,大盤仍處於我們規劃10500~10666間發展,短時間台股仍有選舉需求,護盤力量如影隨形,不宜過度看空;操作上宜短,尋找拉回整理過,籌碼穩定的個股為佳。
我對經濟的觀察,多在這裡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711900192191085/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