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6月11日 星期二

2019/6/11 盤後搞-管制洗產地是否真的可以達到美國封鎖中國製產品目的?


管制洗產地是否真的可以達到美國封鎖中國製產品的目的?
貿易戰日趨險惡,川普持續以恐嚇語氣施壓習大大出席G20,真的是好朋友嗎?鴻門宴的感覺!市場都在看習大大會否點頭同意!不然美中談判的談判桌都還看不到影子;新聞報導部分中國商家將產品轉到越南貼標轉出口,洗產地成為越南製,這樣做可能嗎?
1993年度GATT多邊貿易體制訂定了《原產地規則協議》(Agreement on Rules of Origin)是第一個針對原產地規則的國際協議;1995WTO在貨物貿易理事會中設立原產地規則委員會;原產地標準仍然由各國自行規定,直到海關合作理事會規定了原產地標準,提供給簽訂 “京都公約”的各國採用;標準中有:()整件生產標準,產品完全是受惠國生產和製造,不含進口的和產地不明的原材料和部件;()實質性改變標準,確定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參予生產產品的原產國標準。
按照實質性改變標準可以在符合某些條件下,將出口國改訂為該貨物的原產國,更改的方法有:1)改變稅則及例外情況表辦法、2)製造或加工作業表法、3)從價百分比標準等;更規定關稅受惠國的出口產品必須直接運輸到關稅給惠國,途中不得進入其他國家。
業者把中國製商品進口到越南,改換成「越南製造」標籤,藉此逃避美國關稅;按照上面規則而論,並非完全不可能;但需要按照實質性改變標準,將一定比例生產過程、金額或原物料採購由出口國當地執行,而非只貼標籤!所以短時間確實透過美國管制會影響到出口,但如果給予較長的時間,產業鏈分配好生產比例與料件採購來源,這樣的施壓力道將可能逐漸減弱。
越南嚴查中國商品洗產地的新聞,反映了越南將是美中貿易戰的受惠國;野村(Nomura)報告中更指名台灣也是受惠第二名;四月底美中貿易戰再次轉惡後,5月份台灣出口到北美洲金額確實比4月份成長7%,但整體5月份進出口仍屬衰退,這是季節性變化?還是真的轉單受惠?需要時間去驗證。


我對經濟的觀察,多在這裡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711900192191085/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